各位聽友晚安,
星期五的夜晚,今天的你過得好嗎?這一集港情港事,我們邀請到兩位非常內斂、溫暖的影像工作者。高仲明總是走進社會底層,用他的攝影機為底層聚光,希望通過他的發聲,讓弱勢群體被看見,被關注;他也走上社運現場,為現場留下重要的歷史記載。潘采辰是影像工作者、電影製片,父親潘小俠是紀實攝影家,潘小俠用鏡頭記錄大時代下的社會運動及抗爭,為記錄台灣民主化的歷史作出貢獻。通過他們,我們看到藝術有用,藝術家有關懷,跟著他們獨特的眼光要邀請大家一同走進台港攝影工作者的世界,一起走進社會幽微處—《EP11|哪裡有暗,哪裡就有他們的光—ft.高仲明×潘采辰 》
「2023人權藝術生活節」也即將在2023. 12.2 登場,音樂會、講座外,也設有攝影展《有人‧有影‧有跡──潘小俠 × 高仲明對照展》,心動不如前去走一趟唷。(報名網址見連結)
1.介紹來賓[00:00 – 05:52]
2.有一點陌生又有一點親近:潘采辰介紹父親潘小俠 [05:52 – 08:20]
3.仲明怎麼會想當攝影記者?[08:20 – 10:52]
4.談談潘小俠的經典攝影作品 [10:52 – 15:55]
5.仲明如何靠近傷痛,呈現出攝影的專業? [15:56 – 20:50]
6.拍攝過程曾經遇到的危險? [20:50 – 23:13]
7.仲明拍攝街友的觀察與心路歷程 [23:14 -27:29 ]
8.潘小俠《蘭嶼記事》與《白色烙印》的小故事[27:29 – 35:50]
9.仲明深入非洲的攝影經驗 [35:50 – 38:25]
10.讓影像處理更順遂的方法?會過度投入影響情緒嗎? [38:25 – 41:06]
11.采辰整理父親作品的心情 [41:06 – 42:47]
12.身旁女性的力量 [42:47 – 46:17]
13.透過影像可以更理解自己嗎?接下來的人生計畫? [46:17 – 55:30]
14.2023人權生活藝術節,邀請大家來看展[55:30 – 57:31]
——————-
主持人:謝佩霓
藝評家、策展人、文合會召集人,曾於亞、歐、美、非各洲求學、執教、工作,歷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、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等。曾擔任逢甲大學建築系/室景系助理教授,著有《貓非貓:伸展在文字與攝影之間、藝術與文學之間》。
與談人
高仲明: 18歲擁有自己第一部徠卡相機,在香港從事21年攝影記者工作,是香港最擅長拍攝「圖片故事」的攝影記者之一,多年來以圖片故事的方式為主,為那些棲身於底層、辛酸不為人知的弱勢族群發聲。在「反送中活動」期間奔波香港街頭,期間拍攝的作品《港傷》在展時搭配舞台煙霧,重現「反送中活動」現場,此手法高仲明也用於其他作品中,希望藉此提升觀看者的臨場感。近期代表作2019-2020拍攝《港傷》、2021拍攝《慢性港傷》與2021-2022來台後作品《後時代革命》,2022年台中舉辦《休止符/REST——高仲明攝影展》,現在與曾任文字記者的妻子蔡慧敏一起在台北經營葡萄酒吧「Cafe Society Taipei」,不定期在店裡舉行攝影展。
潘采辰:影像工作者,台灣知名攝影師潘小俠長子。中國醫藥大學畢,電影製片。曾擔任電影《自由行》、短片《媽媽的口供》、台法獨立短片《蛇SNAKE》、公視新創電影「奇幻三部曲」《求仙記之南Q一夢》、《須菩提的眼淚》、台視《你那邊怎樣/我這邊ok》、公視迷你劇《大債時代》、茁劇場《滴水的推理書屋》等製片。
本集專訪特別致敬的影像工作者潘小俠介紹
潘小俠:本名潘文鉅,曾任《自立早報》攝影記者,1994年起,自立報系的經營權逐漸被財團與政黨介入,因而決定離開報社開始自己的創作。
代表作品包括紀錄蘭嶼25年的《蘭嶼記事》、紀錄艋舺底層社會生活的《艋舺-醉巡》、記錄台灣美術家的《台灣美術家一百年》、紀錄二二八受難者的《白色烙印》及《見證二二八》…等攝影作品。潘小俠也跨足紀錄片,代表作有《不知為誰而戰》、《部落最後印記》、到《回家的夢》…等,其作品紀錄社會運動、偏鄉原住民部落及社會底層弱勢族群,富含他對在地歷史、人文及文化的關懷。潘小俠於2023年過世,享壽69歲。
#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#我城與我們#港情港事#謝佩霓#高仲明#潘采辰#2023人權藝術生活節#心陪有聲
各大有聲平台同步上架
Apple Podcasts: https://reurl.cc/edxnWm
Spotify: 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7iDYf9Dklm5pSrG5TLhPbS
Soundon: 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ourcity
KKBOX: https://podcast.kkbox.com/tw/channel/OnKXC3cyyTVG0DWOGF
官網
粉專